茶是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飲料之一。因著各國風俗民情的不同,各自國家形成了獨特的茶藝、茶道與茶文化,放眼世界的飲茶風俗,正應了那句話: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寒冬臘月,正是喝茶的時節(jié),一杯熱茶可以驅散寒冷、溫暖身心,本期就由不同作者為讀者介紹不同國家獨特的茶文化。
水果茶、草本茶……
聽說德國小孩也愛喝茶?
還記得11年前我第一次到荷蘭留學,課間和荷蘭同學坐在學校的咖啡館里聊天,負責照顧我們新生的荷蘭同學問我:“你想喝點什么?咖啡還是茶?”我猶豫不決,其實兩個我都不想喝,但是二選一還是選了喝茶。
她又接著問:“什么茶?茶里面你想加點什么?要加糖嗎?或者,加點牛奶?”
因為她是笑著問的,我當時還以為她是在開玩笑呢!
我驚訝地問:“啊,喝茶還加糖,還可以加牛奶?你是開玩笑的吧?”
荷蘭同學說:“沒有啊!是可以加呢,你要不試試?加了糖和牛奶的茶很好喝呢!”
然后她幫我點了一杯加了糖和牛奶的茶,我第一次知道茶還可以這么喝!
后來我發(fā)現,原來歐洲人也很愛喝茶,喝茶并不是我們亞洲人的專屬習慣,并且歐洲超市里的茶種類非常多。在喝熱水時,歐洲人習慣于往熱水里加茶,比如大家熟知的英國人早餐時喜歡搭配紅茶。歐洲人早餐喜歡喝咖啡,但晚上不適合喝咖啡了,很多人就會選擇喝茶。
在德國,最受歡迎的是草本茶和水果茶,近幾年來也有中國綠茶、日本抹茶、印度茶等等越來越多的異域口味出現在超市里。
很少單一成分多為混合茶
還有針對孕婦、孩子等人群喝的茶
因為處理工藝的不同,德國的大部分草本茶和水果茶都不含咖啡因,因此受用人群非常廣泛。我曾經在當當上看到某本德國專家寫的育兒指南下面有評論批評道:“腸絞痛居然建議嬰兒喝茶?什么不靠譜的專家!”
這一點真的就是文化差異造成的啊。在德國,嬰兒的確是可以喝茶的,一般針對腸絞痛會喝茴香茶,出生兩周以后就可以喝。還有孕婦茶、下奶茶等等,各種名頭的茶都有。
比如某品牌孕婦茶成分是蘋果、玫瑰果和接骨木花;下奶茶主要成分是八角、茴香、香菜種子、接骨木花、檸檬葉。
名頭歸名頭,實際上這些草本成分并不是只有孕婦或者母乳媽媽才能喝,它們也是普通茶的常見成分。
這里的茶一般都是多種草本植物或水果的混合,很少是單一成分,所以我?guī)缀醪毁I重樣的,每次都會嘗試新品種新組合。
去超市只要看到新推出的茶,或者有漂亮的包裝(我絕對是顏控),就會忍不住買回來嘗一嘗。我家廚房櫥柜永遠有一格是專門留給各種茶的。
早晚安茶、放松茶、心平氣和茶德國人給不同功能的茶起名字
為了方便人們選擇,德國人給這些茶起了各種好聽的名字,什么早安茶、晚安茶、感冒茶、咳嗽茶、放松茶、心平氣和茶、清醒茶等等,讓購買的人一看就知道哪種茶適合哪種場景。比如——
我每天早上起來就習慣性地泡一杯“早安茶”,早安茶一般有助于醒腦。
到了晚上就可以喝放松茶或晚安茶,讓人放松下來,做好進入睡眠狀態(tài)的準備。
晚安茶的成分是蜜蜂花、薰衣草和茴香。
有時候工作上遇到了煩惱,想發(fā)火的時候,就來一杯“心平氣和茶”,告訴自己控制好情緒。心平氣和茶的成分一般是檸檬香脂、南非紅灌木(又稱路易波士)和西番蓮。
如果喉嚨疼了,有感冒癥狀了,肚子疼了,也會喝相對應的茶,大人小孩喝的都有。
我女兒喝的兒童感冒茶成分是接骨木花、菩提花和百里香,4歲以上可喝。
我感覺這些草本茶和中醫(yī)理念還挺像的,療效是否明顯不好說,反正身體不舒服的時候喝一杯熱茶,會覺得很舒服。但是又和國內流行的滋補養(yǎng)生茶不同,其中大部分小孩也可以喝。孕婦的話建議每天草本茶不要超過兩杯,水果茶隨意。
德國人喝茶愛加糖、蜂蜜和牛奶
德國人喝茶愛加糖或者蜂蜜,有些茶還可以加牛奶。不得不說,加了糖或蜂蜜后,味道確實更好了。尤其是水果茶,加了糖或蜂蜜后,伴著淡淡的水果清香,真的是好喝至極。天氣冷的時候泡一杯熱茶坐在沙發(fā)上,在暖暖的燈光下聽著音樂或者觀看電影,暫時忘掉煩惱,專注于享用熱茶的清香,就覺得很滿足。當然,不是所有的茶都適合加入牛奶,含有各種森林莓的純水果茶就不太適合,這類水果茶兌入牛奶后,會發(fā)生絮狀反應,就像往橙汁里兌牛奶一樣。但是蘋果茶、大部分花茶、草本茶以及含有咖啡因的水果茶都非常適合兌牛奶喝!
我常常和丈夫馬克思開玩笑說:“一杯熱茶就能讓我找回幸福感!”也正因如此,我女兒小小年紀也愛上了喝茶。
我喜歡給她買專門給小孩喝的茶,味道更適合小孩。關鍵是每次逛超市看到包裝太可愛,實在抵擋不住誘惑啊。孩子喝的茶成分一般都是混合水果(有些草本也是可以喝的)。
我女兒喝不慣白開水,但是天氣冷后她又想喝熱水,所以我早上先在家用她的保溫杯泡好水果茶,把茶包取出后帶到學校去喝。茶包一般只需放5-8分鐘就可以了。學校要求不讓帶含糖飲料,那就不加糖或蜂蜜了。文/悠悠媽(現居德國)
比起咖啡,英國人可能更喜歡喝茶?
英國區(qū)區(qū)6000萬人口,每天要喝掉7000萬杯咖啡,而茶,卻要干掉1.65億杯。
17世紀通過與中國貿易進入英國
主要供貴族階層飲用
英國人喝茶的習慣可以追溯到17世紀。茶首次進入英國是通過與中國的貿易,具體來說,是通過東印度公司引入的。最早的記錄顯示,英國人在17世紀中期開始飲用茶,盡管當時茶葉仍然是一種昂貴的奢侈品,主要供富裕階層消費。
有一位對英國茶文化有著深遠影響的人物,就是葡萄牙的瑪麗亞公主。她嫁給了英格蘭國王查理二世,在嫁妝中包括茶葉,這使得喝茶成為上層社會的時尚和潮流。這一時期也標志著茶作為一種社交活動的興起,茶會成為貴族社交的一部分。
18世紀后逐漸進入大眾社交場所
喝茶愛用精致的茶具與點心碟
在18世紀,茶葉價格下降,普通人也逐漸能夠負擔得起,這進一步推動了茶在英國的普及。茶成為家庭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認為有助于社交和家庭聚會。
在英國,你見到茶館的概率不會亞于咖啡館,而且消費從低到高的都有。小鎮(zhèn)里的茶館普遍布置都非常的小清新,價格也很親民;而在倫敦,就有很多高檔的酒店提供下午茶,不但需要預約,而且還有嚴格的著裝要求。每到下午,茶館內就高朋滿座,大家點一壺茶,就著甜品談天說地。
茶館也是英國人的重要社交場所,英國人喝茶非常講究,一般會選一套精致的茶具,再配上各種精致的點心碟。英國人普遍喜歡喝紅茶,茶館里面點單率最高的茶有大吉嶺紅茶和伯爵紅茶。眾所周知,除了中國,印度也是世界茶葉的主要產區(qū)之一,而大吉嶺紅茶就產自印度的大吉嶺區(qū)。這種茶以獨特的花香、水果和木質香聞名。而伯爵紅茶還與中國有關。據說名字來源于19世紀的一位名叫查爾斯·格雷的英國政治家,格雷伯爵的一個朋友在中國旅行時,贈送他一批柑橘皮調味的茶葉,這種茶的調味方式成為了一種獨特的風格,后來被稱為伯爵茶,柑橘的添加賦予了這種茶一種清新的香氣和味道。
沒有甜品的下午茶是不完美的
最傳統(tǒng)的代表性茶點就是司康
正如中國人喝茶要吃點八大件、八小件茶點一樣,英國人喝茶也離不開甜品。沒有甜品的英式下午茶是不完美的,英國最傳統(tǒng)的茶點就是司康餅。一般喝茶都會點上一個,剛出爐熱乎乎的司康,從中間一分為二掰開,抹上德文郡的凝脂奶油和草莓醬,小味兒嘖兒一下就上來了,絕對堪稱靈魂蘸料。當然,喝茶也離不開牛奶和糖。所以一般上茶時,服務員也會端上一缸鮮奶和白糖,自己可以根據個人口味添加。
而倫敦一些華麗一點的酒店下午茶,茶點除了傳統(tǒng)的司康餅之外,還有其他的點心和水果,并且會用三層的碟架裝起來?;旧?,一頓下午茶喝下來,晚上也可以不吃飯了。
除了中國,可能英國算得上世界上另一個能體驗獨特茶館文化的國家了吧。文/Kurt
喝茶如喝水,土耳其人均喝茶量世界第一?
剛好今天茶意濃,煮了一壺滾燙的土耳其紅茶,那就正好來談談這份被土耳其人視若“生命之血”的珍貴吧。煮好的紅茶倒入一只郁金香狀的透明杯中,濃郁茶色透過如女子般曼妙身姿的杯身照射在手掌心上,那晶瑩剔透的顏色像極了下午的雨后穿透云層照射下來的夕陽光,鏗鏘有力卻又明艷嫵媚。
茶館伙計在大街小巷穿行賣茶
街邊閑聊的人群是他們的目標
在土耳其,你可以輕易地看到茶館伙計拎著由三根鐵線懸掛著的大托盤在大街小巷穿行,托盤里放著三五杯色澤誘人的濃茶,白色的方塊糖被隨意放在碟子上或者被裝進一個精致的高腳碗里。街邊坐著閑聊的人和店鋪里的人群都是他們的目標,物美價廉的紅茶使每個人都可以來上一杯甚至幾杯。喝完茶的茶杯擺放在桌子或者窗檐甚至石基上,自會有人來收,也不用擔心被人覬覦并帶走那些漂亮的杯子。
如果你有機會作為客人被邀請到普通土耳其民眾的家里,紅茶亦是主人家必不可少的待客之物,水是不問不給,但是濃茶如果不飲上三五杯,他們不讓你走的。
喝土耳其紅茶有特別的煮茶之道
要用當地特制的子母壺
土耳其紅茶的特別之處在于它的煮茶之道。和我們中國的功夫茶具不同,土耳其煮茶的工具是一套子母壺。子母壺分為上下兩層,上層較小尺寸的為子壺,下層為母壺。幾大匙茶葉裝入子壺,飲用水入母壺,母壺中的水燒開后,將其轉移到子壺中,繼續(xù)小火慢煮,一壺清香撲鼻的土耳其茶便做好了。想喝茶時,可取子壺,將其中的茶湯倒入玻璃杯中。如果太濃,可取母壺,向濃郁的茶湯中添些熱水以稀釋。人們根據自己的口味在倒入茶的過程中隨意喊停,喜歡濃郁口味的可以加至杯的一半后,倒入熱水中和。喜歡稍淡口味的可以加至杯的三分之一,再倒入熱水。
在人們聊天喝茶的過程中,爐子上的壺依舊在緩緩被加熱,主人家可以隨時起身為你的空杯添茶,茶壺里的茶在這樣的煮茶方法之下,仿佛永遠不會枯竭一般。
土耳其人對茶的熱愛程度
流淌進血液里
就如同土耳其人的性格,你可以大口豪爽喝茶,不會有人因為這樣的喝茶方式而被鄙視不懂得品茶,足夠大的郁金香杯也不會讓你喝一口就要添一口。
他們對茶的熱愛程度就像身體里流淌著的血液,沒有茶便沒有了生命力,這種生命力不管是對于窮人還是富人都是一視同仁的,那么的順其自然卻又發(fā)自肺腑。
據2004年的統(tǒng)計數據顯示,每個土耳其人平均一年要用掉2.5公斤的茶葉,平均每天每個人至少三杯的茶量,超過了每天一杯下午茶的英國人,位居世界第一。
在土耳其語中,茶的發(fā)音為“茶伊”,和諸多其他通過絲綢之路與中國產生交集的亞洲國家一樣,沿用了我們中國廣東對茶的發(fā)音,通過這種語言上的相通之處,可以看出土耳其茶文化的起源。
茶在土耳其流行不超過一個世紀
一戰(zhàn)后逐漸替代咖啡成日常飲品
茶其實在土耳其流行的時間還不超過一個世紀,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土耳其領土確認為了安納托利亞和歐洲的小部分,從此失去了以往生產咖啡的黎凡特及北非地區(qū),咖啡于是晉升為昂貴的消費品。國父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圖爾克呼吁土耳其民眾團結共渡艱難時期,以茶代咖啡。所以,茶很快替代了咖啡成為了民眾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飲品,也成為了土耳其代表性最強的特產之一。
供應土耳其全國的茶葉大部分生產在黑海的里澤地區(qū)。到了采茶的季節(jié),身穿彩色長裙或半裙的姑娘和婦人們頭戴著五顏六色的頭巾,背著藤編的背簍,男人們和孩子也來了,在漫山遍野巨大的綠色茶田中穿行采摘,非常美麗動人。
采好的茶葉被運送至工廠,烘干、碾碎、包裝。這種被碾得細碎的茶葉在我看來也非常有趣,它不像我們中國的茶葉會盡力保留葉子原有的形狀。所以如果你嘗試用我們的功夫茶具來煮這種茶,恐怕是沒有辦法嘗到它該有的味道的。
來源:北京青年報、北京茶世界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